信息公开
  •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制度
  • 学院信息公开
  • 申请公开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来源:网站编辑 加入时间:2021/02/19 10:25:13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鲁轻院党字〔2021〕8号  2021年2月19日)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完善课内课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教育结合的360度思政大熔炉三全育人格局,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纳入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打造全时空的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立德树人各环节。

基本思路

通过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逐步构建起目标明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工作格局,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一是形成共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学校通过开展“三全育人”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引导教职工进一步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共识、抓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红线的思想共识、遵循“三全育人”鲜明导向的行动共识,着力形成有效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政策导向向育人环节倾斜、教师精力向育人环节汇聚的良好局面。

二是融为一体。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与学校各项制度进行有机融合和合理优化,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各项要求融入学校制度体系,融入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价值准绳和基本遵循。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供给、话语体系、传授形式,培育既“叫好”又“叫座”的育人工作品牌。

三是协同攻坚。不同队伍之间的同向协同是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难点和重点所在。构建“一引领三协同”的沟通协调机制。“一引领”就是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判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三协同”,即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机制,建立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和建立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

主要任务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有效性。策划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课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建设VR思政教室,提升教学实效。积极推进思政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建设,优化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和环境。利用好“学习强国”等网上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线”与“线”联动。建立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邀请高水平思政课专家讲学、指导。充实思政课特聘教授队伍,实施“五支队伍进校园”活动。实施名师引领计划,通过名师工作室、优秀青年教师培育,打造思政“金”。(牵头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配合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处)

2.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关于课程育人的指导意见》,结合课程特点,增加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所有课堂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广大教师课堂育人的主体作用。加强课程育人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校级“课程育人示范课程”建设,开展课程思政和课程育人专题研究,举办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课程建设、改革研讨会、教学比赛和教学沙龙等(牵头部门:教务处(合作办公室),配合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学单位)

3.实施“思政育人基地建设计划”。以专业群为单位,建设7个左右课程思政育人基地,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将实践纳入教学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将基地建设成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阵地。(牵头部门:教务处(合作办公室),配合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学单位)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4.培育科研育人的良好环境。在项目申报指南、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成果验收环节,实现科研为育人服务的指导思想,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进一步完善科研制度,促进横向科研合作,鼓励技术与成果运用,加快构建科研平台,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创新群体,完善科研工作管理办法。构建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通过教学例会、班会、讲座、社团活动等途径加强师生学术诚信教育,治理遏制各种学术不端和科研失信行为。大力培育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和选树一批科研育人示范项目和示范团队。(牵头部门:科研处,配合部门:教务处(合作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处、各教学单位)

5.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师生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产教融合育人计划、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计划等项目,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积极扶持大学生科技社团活动,通过开展科普、科技作品制作、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平台建设和路径拓展等方面进行推进,发挥产学研的育人作用。(牵头部门:教务处(合作办公室)、科研处,配合部门:校城融合办公室、人力资源管理处、学校团委、招生就业办公室、各教学单位)

(三)扎实推进实践育人

6.增强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定实施实践教学标准,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育人基地,合理安排创新创业课程的时间和课时。创新实践教学形式,统筹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课内实践和第二课堂,不断探索情景化、数字化实践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健全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工作联动协调机制。(牵头部门:教务处(合作办公室),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7.做实社会实践活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社会实践学分设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每学年不少于2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师生参与无偿献血、社会捐助等社会公益活动;促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和“雷锋月”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牵头部门:学校团委,配合部门:学生工作部(处)、各教学单位)

8.提升劳动育人质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灵活设立学年劳动周。各院系结合专业能力素质要求、职业发展需求和教学计划安排,分层分类,有序组织学生开展劳动实践。开发设立实践教育基地,结合专业见习、实习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实践教育基地参加劳动活动。(牵头部门:学生工作部(处)配合部门:教务处(合作办公室)、学校团委、各教学单位)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9.发挥思想价值引领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青春告白祖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各类主题教育的效果。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深入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牵头部门:党委宣传部,配合部门:学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各教学单位)

10.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时尚文化、科技文化、工匠精神等纳入日常课程体系。继续强化“五大主题”育人品牌工程,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合格公民。组织开展优秀教师、优秀学生、道德模范等榜样人物选树活动,发挥典型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高雅艺术、优秀文化走进师生,同时利用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深入挖掘丝绸文化特色,打造校内特色文化传播基地,深度培育以无私奉献、时尚工匠和开放包容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精神,讲好学校故事。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打造"学习论坛”校园文化品牌,构建良好育人文化氛围。(牵头部门:学校团委,配合部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合作办公室)、各教学单位)

11.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宣传践行“秉德明恤,尊贤尚功”校训。严格落实教师工作规范、辅导员工作要求等制度,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完善学生教育体系,严格规范日常管理,落实学业预警制度、退学制度、课堂考勤和课堂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推进校史馆(丝绸博物馆)建设,利用场馆和校史资料,对师生加强校史校情教育。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教育作用,发挥优秀校友的示范作用,增强师生爱国爱校意识和对学校的价值认同。(牵头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处、教务处(合作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配合部门:党委宣传部、学校团委、图书馆、各教学单位)

(五)创新推进网络育人

12.加强网络平台建设管理。构筑网络育人工作矩阵,构建起“学校、院系、班级、学生组织”四级纵横矩阵,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推广和使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校园门户网站、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校园专题网站的建设水平,拓展“两微一端”平台功能,提高网络育人效果。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工作群组等纳入统一管理,加强审批备案制度。严格网络宣传报道审核发布流程,保证教育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整合数字化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网络学习和服务平台,积极建设“智慧校园”。完善网络舆情监管制度和舆论危机预防应对机制,及时把握、精确研判、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提高网络舆情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处置舆情事件。(牵头部门:党委宣传部、信息中心,配合部门:教务处(合作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处)、保卫处、其他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

13.推进网络思政教育。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利用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形式政策宣传教育、教学研讨等活动。积极举办网络安全教育周、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师生参加网络教育和网络学习的热情。打造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大力推动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将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和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打造优秀校园“网”,引导支持师生等积极参与网络评论,培育网络“意见领袖”,及时发出权威声音,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言论和意见表达。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共建。(牵头部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配合部门:信息中心、学校团委、各教学单位)

(六)科学提升心理育人

14.完善心理育人工作机制。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重,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强化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加强预防干预,积极应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心理健康排查、引导和帮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预警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完善工作保障,生均经费投入和心理咨询辅导专用场地有保障。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心理疏导等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形成合力。(牵头部门:学生工作部(处)配合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处、各教学单位)

1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选修课等,形成系列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团体辅导”、“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全程在线。大力开展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知识竞赛、户外心理素质拓展等活动,积极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品牌。打造“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品牌活动。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师生心理保健能力。(牵头部门:学生工作部(处)配合部门:教务处(合作办公室)、各教学单位)

(七)强化推进管理育人

16.加强管理育人制度建设。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文化建设,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制度,形成领导干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的常态化机制。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完善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制度,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的职责任务与考核评价范围,引导师生培育自觉、强化自律。(牵头部门:党政办公室(校友服务办公室)、党委组织统战部,配合部门:其他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

17.强化干部教师育人能力。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和“五”干部标准选配干部,提高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把师德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评奖评优等各个环节,依法依规加大对各类违反师德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严格专职辅导员选聘条件,不断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完善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升”机制,不断激发辅导员队伍活力。培育选树一批管理示范岗先进典型,组织开展“文明处室,,“管理服务示范岗”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实现管理服务的育人功能。(牵头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处,配合部门:党政办公室(校友服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合作办公室)、各教学单位)

(八)持续深化服务育人

18.明确服务岗位育人职责。强化各类服务岗位育人要求,明确岗位育人职责与功能,加强岗位目标责任制和聘任管理,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主要依据和标准。开展“服务育人示范岗”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引导服务人员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模范言行举止感染和教化学生,以文明服务、优质服务影响和教育学生,形成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牵头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处,配合部门:其他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

19.强化后勤服务与安全保障。持续开展“节粮节水节电“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推进节约型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的建设。制定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用餐、光盘行动,建设无烟学校。提高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水平,利用新媒体开展经常性、普遍性安全教育,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举办专题培训班、知识讲座等,全面开展安全防范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牵头部门:后勤处,保卫处,配合部门:学生工作部(处)学校团委、各教学单位)

20.提升信息资源服务水平。加强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馆藏利用率和服务效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供给能力。组织开展“读书节”等系列活动,依托图书馆图书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借助先进的无线终端阅读设备搭建书香文化的教育平台,营造“书香校园”。(牵头部门:图书馆,配合部门:信息中心、各教学单位)

(九)拓展深化资助育人

21.完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完善“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资助体系。持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健全四级资质认定工作机制,采用家访、大数据分析和谈心谈话等方式,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及时提供心理帮扶、学业辅导、就业引路、创业扶持等结对帮扶活动。(牵头部门:学生工作部(处)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22.坚持资助育人导向。持续开展爱心传递等系列活动,关心关怀困难学生。持续开展“轻院之星”评选活动,选树培育励志典型。拓宽资助资源渠道,引入社会慈善组织,共建帮扶项目,推选展示一批资助育人工作优秀案例。(牵头部门:学生工作部(处)配合部门:学校团委各教学单位)

23.创新资助育人形式。结合实践教育活动,培育发展性资助育人项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加强勤工助学学生队伍管理,完善学校助学服务队管理与培养制度,从助学出发,围绕育人任务,努力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牵头部门:学生工作部(处)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4.强化党组织育人质量。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支部建在专业上”的工作理念,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深耕党建品牌活动,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书记,创建示范性党建园地,推选展示一批党建优秀工作案例,促进党建、思政与育人体系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牵头部门:党委组织统战部,配合部门:各党总支)

25.发挥群团组织育人纽带作用。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把政治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团课、团日活动,扎实开展好“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等教育实践活动。以智慧团建为抓手,深化共青团改革、学生组织改革。大力实施团学组织强基工程、活力提升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育建设一批优秀社团。加强工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学校发展目标,以开展技能竞赛为载体,以“五”评优表彰为抓手,加强师德师风和爱校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强化师德教风建设。(牵头部门:党委组织统战部,配合部门:学校团委、工会、各教学单位)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领作用,加强对“三全育人”工作的整体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各系(院)要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

二)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评聘和考核机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在教职工考核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优奖励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作用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全校教职工积极融入“三全育人”工作,切实提高“三全育人”工作实效。

三)建立长效机制。究制定“十大育人”系列制度文件,将“三全育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各职能部门要围绕任务分工,出台“十大育人”相关建设方案及推进落实文件,精心制定具体措施,细化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列出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进度。各系(院)要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院(系)“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标准(试行)》,结合本实施方案制定相应方案。全校上下协同发力,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

四)加强监督考核。“三全育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纳入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考核。加大对各教学院部党组织和职能部门落实任务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强化刚性要求,扎实做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

五)加强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特点的平台,通过三全育人平台的信息采集、数据对接等方式,实时展示师生在三全育人过程中的参与度;展示学生在三全育人过程中成长过程和成果;展示学校的三全育人工作成效和阶段性成果


联系我们
地址: 淄博市周村区米山路30号
电话:(0533)68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