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职业学院2020 年工作总结和 2021 年工作要点
来源:网站编辑 加入时间:2021/03/04 14:13:38
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在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以建设创新发展高地为抓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城融合工作,积极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现将学校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全方位的政治保障
持续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学校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进行集体学习18次。紧跟时代精神主题,举办学校论坛6期,依托“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进一步提高了理论学习成效。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自查整改、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工作,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制度,进一步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完成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调整充实了纪委人员,配齐了纪检干部,制定完成了纪委工作制度,强化基层党内监督及党风廉政建设,对纺织服装工程系进行了巡察,查办案件3件,建立干部廉政档案127个,廉政谈话213人次。
着力强化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秉持“把支部建在处室上,把支部建在专业上”的思路,成立了机关党总支和处室党支部,并在各系成立了学生党支部,强化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育人工作的紧密融合。进一步加强日常督查指导,推动“品牌支部”建设工作常态化。
强抓干部队伍建设。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下,解决了搁置多年的职岗分离问题,调整充实班子成员5人,中层处级干部19人,基层科级干部74人,使干部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充分调动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神,切实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组织开展暑期干部读书班、中层干部暨党务干部培训班各1期,全面提升干部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纳入学校重点任务督查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及时研判风险隐患,组织召开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会议4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培训2次。
二、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根本,不断提高办学活力和内涵建设水平
学校形象进一步提升。围绕建校60周年,学校举办了“三书三会一展”系列活动,依托学校融媒体信息矩阵,加大社会宣传,进一步展现了学校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以校庆为契机,学校承办了泰山科技论坛、第二届山东省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大会、鲁昕部长的专题报告等多场高层次职教发展交流活动,延展了学校的办学思路,促进了学校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专业群建设进一步优化。围绕“一标杆两骨干三基础”的“123”专业群布局,着力优化提升传统专业,新增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6个专业,开展“系主任说专业”以及专家咨询等活动,全力优化专业群的建设布局。积极推进时尚创意设计专业群建设,建成混合所有制国际时尚学院,对接滨州学院等院校,积极开展专本贯通、“三二连读”工作,从而实现专业建设的“上下贯通”,延长人才培养链条。
校城融合稳步推进。以服务淄博市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校城融合发展战略,赋能新旧动能转换,与地方、驻淄企业打造“家居设计研究院”等校城合作平台,全力推进市、区立项的校城融合项目,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转化能力,新增3个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开展社区教育课程建设,与周村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周村区教体局等联合开展社会培训活动。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得到强化。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完成16项校企合作联合办学项目备案工作,规范18项联合办学项目。着力推进职教集团建设,获批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持续做好“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开设1+X专门网站,紧跟热点,完成Web前端开发等1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审核,考核人数达425人。截至12月底,参考合格率达81.5%。
教科研成果取得多项突破。学校大力挖掘科研创新服务平台,稳步提升学校科研工作水平,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第三批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应用研究项目1项,全市政府系统“六大赋能行动”调研课题5项,新增获授专利24项。积极搭建 “校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三级平台,各类赛事摘金夺银,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93项,尤其是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3项,第七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实现了竞赛获奖质量和数量的新突破,以赛促学、促教成效显著。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师生培训,开启育训并举新格局。加强教学基础管理工作,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督导,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
学生工作品牌进一步彰显。持续推进“自强、诚信、文明、感恩、成功”五大育人主题品牌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教育系列活动和成功主题教育,评选文明集体和个人898个、优秀集体和个人814个。落实家校心桥制度,走访了72个困难学生家庭。提升奖优助困水平,共计发放奖助学金1171.46万元。加强国防征兵的教育工作,被评为“山东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出台了《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建立辅导员工作室12个,加强辅导员工作研讨,组织辅导员培训7次,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招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受疫情影响,学校积极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利用各类线上平台,大力宣讲招生政策和专业优势,在校人数突破10000人。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对接政府、地方企业,强化毕业生留淄就业,举办齐鲁数谷企业专场招聘会,实现了专业对口、服务地方的双向融合。截止12月底,总就业率为98.18%。留淄就业率18.26%。
三、强化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学校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强化管理,全面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实现相对封闭管理的日常管理。自主开发疫情日报模块,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合力推进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顺利通过了省、市核验,并荣获山东高校后勤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的规划设计与制度建设不断科学完善。学校紧跟省部共建创新发展高地的要求,着眼未来三年,稳步实施学校的《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推进发展规划顶层设计的同时,广开言路,增强师生的参与性和决策的科学性。深入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出台《制度建设规范》等39项制度,推动整改成效最大化、制度建设规范化。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强化招才引智工作,充分利用“人才金政”等政策,合计招聘47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28人,引进高层次人才2名。完成41名外聘人员的岗位聘用工作。制定出台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等,开展了专业技术分等级聘任工作,进一步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建立部门师德档案和个人师德档案,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智能校园建设有效推进。加强软件应用开发,设计开发“疫情日报”“院长信箱”“在线报销”等模块的设计工作。强化硬件建设,升级学校数据中心运算、存储平台以及视频监控建设,为学校数据中心做好硬件支撑。学校的智慧化、信息化建设得到广泛认可,新增淄博市智慧教室物联网控制系统工程实验室,获得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2020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等荣誉称号。
平安校园建设深入推进。层层压实安全责任,开展月度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努力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学校荣获2019年度淄博市安保工作先进集体,荣记集体三等功。
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按照“过紧日子”的要求,优化预算安排,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并积极开展学校的内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后勤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加强资产管理、饮食管理和能源管理,优化自来水系统、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等,推进地源热泵工程,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荣获首批山东省节水型高校荣誉称号。全力落实重点工程建设和图书搬迁工作,保障了图文信息大楼的正常使用,进一步丰富了校园的布局建设。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对标创新发展高地的建设要求,对标办学质量考核指标,对标家长的要求和社会的期待,我们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学校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还待完善提升;二是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二级院系办学活力尚未充分激发出来;三是学校撬动市场资源的能力不足,多元主体合作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四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校城融合还未完全成势;五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现象还时有发生,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学校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一年成式、两年成是、三年成事”的总要求,以“一个目标定位、八个着力提升、九个重点突破”为总体工作布局,以创新发展高地“725”工程为主线,深化改革、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创新发展高地圆满收关奠定坚实基础。今年,学校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站位,抓实落细主体责任,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理论武装。全面抓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师生教育培训,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在提质赋能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支部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持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新突破。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突出提高干部治理能力,健全素质培养制度机制,按照高素质专业化要求,持续提高干部能力和水平。抓牢意识形态工作。压实工作责任,管好用好各类舆论阵地,加快正面舆论引导和负面舆情管控;构建好校内专项巡察机制。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突出主责主业,突出政治监督和“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履行好执纪监督问责职责;加强对校内各级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和遵守党的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提升统战和群团工作水平。落实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交友联谊制度,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推举工作;推进群团组织改革,做好群团组织工作;丰富工作形式,加强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
(二)瞄准发展目标,全面做好顶层设计,着力提升办学影响力
抓好“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全面完成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以及二级院系规划的编制工作,细化分解规划,编制好学校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全力推进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围绕“建设时尚创意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愿景,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扎实推进方案落实,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建设成效。及早谋划,扎实准备,全力冲刺,积极争创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深化混合所有制试点的探索与改革。全面推进国际时尚学院建设,积极推动与南京嘉环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优质资源凝聚,推动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实现新突破。打造学校育人特色。优化学校资源,以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时尚素养和现代科技素养。强化学校办学影响力。承办好山东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论坛等交流研讨活动,积极争取在省级以上讲坛、论坛发言发声,努力提升在各类教育研究平台的话语权。
(三)紧盯地方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着力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
持续推进专业群建设。全面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优化专业群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专业群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充分发挥专业建设的引领价值,促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以及资源配置的优化升级,争创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努力实现专业建设的新突破。全力打造“上下贯通”的培养体系。加强与中职院校的合作,夯实生源基地建设基础,不断扩大中职生源比例;深化与本科高校合作,实现“专本贯通”培养新突破。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用好职教集团平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特色与优势,推进与鲁泰集团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加大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学生实训的基本工位;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积极推进新型学徒制培养培育工作。深化“1+X”证书试点工作。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提升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本比例。
(四)坚持开拓创新,强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着力提升教科研水平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总结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教学资源配置,加强实训基地标准建设,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益;深化“三教”改革,深入推进“课堂革命”,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确保选用和自编教材质量;持续推进师生创新创业培训,实现专创融合一体化。加大教学诊断与改进。采用诊改与督导全融合的大数据管理系统,扩大督导与诊改覆盖面,全面提升教学诊改质量。健全和落实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将教学督导与教学日常管理和规范管理统筹推进,实现闭环效应。狠抓技能竞赛管理质量。深化“课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提升技能竞赛成绩,实现一类比赛获奖数量和获奖等级的新突破。全面提升科研实力与水平。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和激励政策,健全科研项目选、育、立、建、转工作机制,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和能力。
(五)强化内部治理,加强人才队伍支撑,着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建立职教政策学习研究机制。建立校、系(处室)、教研室三级学习机制,将每周四确立为“固定学习日”,着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组建职教政策研究团队,强化政策和理论研究,深度挖掘政策资源,深刻把握政策导向。全力推进制度建设的“废改立”。深入推进规则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完善各类管理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将2021年确定为制度落实年,狠抓制度落实,强化制度执行力。深化学校内部“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持续做好宣讲解读,让评价改革深入人心、深入各项工作,把评价改革作为学校改革攻坚的“龙头工程”,将改革一抓到底。按照“二级院系办大学”的理念,制定校系二级管理体制实施办法,继续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升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持续扩大二级院系办学自主权,不断强化二级院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合作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破除“五唯”专项行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坚持“育引并举”原则,组织开展教师专项培训,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全面提升;用好用足地方人才政策,强化对引进人才的绩效考核和长效培养工作;做好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首席技师、产业教授的校内培育和校外引进工作,实现人才引、培、用工作新突破。建立健全重点项目管理机制。在教研、科研、技能竞赛等重点项目上,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强化项目团队建设,着力项目前期培育,狠抓项目过程管理和项目建设成效。着力推进“AI赋能”建设。开发和优化网上办事流程,优化学校云环境;推进学校大数据中心建设,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共用。狠抓落实,强化督查效应。加强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建设,强化结果导向,推动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建设内部质量控制平台,突出问题整改,不断强化督查结果的运用。强化开源节流意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行动;开拓发展思路,努力扩大学校的资金来源,增加学校办学资金。
(六)面向地方,全力推进校城融合,着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
深化校城深度融合。着力强化“姓淄为淄、在淄爱淄”工作理念,扛牢服务地方的大旗;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校城融合工作体制机制;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院校的全方位融合。建立校地信息服务平台,继续开展“驻淄企业百家行”,细化目标任务,深化合作内容,做实合作项目,提高融合成效。做好育训并举、技术服务、专利转化工作。主动对接企业、社区等地方需求,充分挖掘服务资源,落实目标责任,力争社会服务收入超过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实现社会服务工作新突破。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提高留淄就业率。着力提高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毕业生留淄就业比率,实现学生就业与服务地方的双向融合。加大国内合作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对标对表国内高水平高职院校,扩大学校办学“朋友圈”。加强对外交流水平,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有序重启教学科研出访、交换学生、留学生招生等常规工作;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建立,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加强校友联络与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好平台搭建,增进校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校友在办学中的重要作用。
(七)立德铸魂,健全优化育人体系,着力提升育人工作质量
推进思政育人体系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健全大思政育人和“三全育人”新格局。强化五大育人品牌建设。优化“自强、诚信、文明、感恩、成功”五大育人主题,聚焦问题,精准发力,丰富育人内涵、形式和载体,实现育人工作新突破。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校外依托辅导员培训基地,校内依托工作室,强化辅导员培养力度,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学校文化基础建设,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师生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凝练丝绸文化精神,宣传学校时代风貌。重视文化阵地建设。继续办好“学习论坛”,持续打造文化育人强阵地;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创新文化建设工作方式方法,推动媒体矩阵的深度融合,持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用好图书馆的优势资源,依托“大创中心”,加强宣传与报道,打造淄博市文旅精品路线。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成效。举全校之力,夯实工作基础,加快省级文明校园建设步伐,实现文明校园建设新突破。
(八)加强管理,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后勤服务水平
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严格执行师生员工疫情日报,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举措,全面夯实防控责任,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做到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做好重点工程建设工作。有效提升学校基础办学条件,拓展优化学校发展空间布局,完成校园东部土地使用性质转换手续;做好“大创中心”的建设工作,大学生文化广场改造工程以及三食堂加层和新建公寓的申报建设工作。提升后勤管理水平,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持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强保洁、绿化、维修等物业过程管理,进一步实现对房产等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统筹兼顾,降低办学成本,深化节约型校园建设。保障校园安全稳定。持续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抓好安全工作督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能力,坚决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